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河北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07 06:13:39  浏览:84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 鼓励企业面向国内、国际市场,探索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各种形式的改革。

第二章 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第四条 企业经批准,可以采取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税利分流、企业集团等资产经营形式。
第五条 坚持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先予后取的原则,政府与企业确定具体承包形式。
对生产经营比较正常的企业,承包期一般为五年左右。对基建技改任务重、周期长的企业,承包期应当与基建技改周期相一致,有的可以更长一些;亏损企业的扭亏承包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承包企业的承包基数和递增比例应当先进合理。
企业承包指标主要包括实现利润、上缴国家利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殖。
第六条 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小型企业和微利、亏损的中型企业,可以出租给集体或个人经营。
微利、亏损的中小型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经资产评估机构清产核资后,可以委托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乡镇
企业、科研开发机构或外商有偿经营;也可以出售、拍卖,购买者不受行业、区域、所有制和国籍的限制。
第七条 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积极试行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制,除关系国计民生和自然垄断性行业企业实行国家控股外,其他企业可以实行国家参股、法人间参股、个人持股相结合的股份制形式;小型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合
作制。有条件的股份制试点企业,经国家批准,可以公开发行上市股票。
第八条 进行“税利分流”试点。试点企业的所得税按国家规定税率征收,折旧基金、税后留利免征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税前还贷逐步改为税后还贷。
第九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展和完善企业集团。集团的核心企业应当是实力强大的大中型企业或资本雄厚的控股公司,具有投资中心功能,与紧密层企业建立资产控股关系,并逐步强化资产联结纽带。允许紧密层企业保留独立的法人地位。
鼓励企业集团联合或兼并科研开发机构,建立企业集团技术开发中心。
企业集团公司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政府部门不得把行政性公司翻牌为企业集团公司,不得借成立集团上收企业。

第三章 落实企业经营权
第十条 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放权的可操作性措施,维护企业经营权的完整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企业要依法行使经营权,尽快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第十一条 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
企业根据国家宏观计划指导和市场需要,自主决策生产经营,可以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除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另有规定外,省内行业管理部门不得另行发放专项生产经营许可证。
省计划部门除转发国家计划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外,逐步减少省指令性计划的品种和数量;对确需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在保证能源、主要物资供应、运输条件的前提下,组织企业与需方签订订货合同,安排生产。对没有相应保证条件和未签订订货合同的指令性计划,企业有权拒绝执
行。
除国务院和省计划部门直接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以外,企业有权拒绝执行任何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
第十二条 落实企业产品、劳务定价权。
除国家管理的价格外,省管理的价格要逐步减少。对实行国家定价的产品,由省物价部门下发价格管理目录。其他产品价格和劳务价格,由企业自主决定。
对省管价格的产品,确需调整价格的,经省物价部门批准,允许企业自行定价。
第十三条 落实企业产品销售权。
企业根据指令性计划生产的产品,按照合同由需方企业或订货单位收购。指令性计划外的产品,由企业自主销售,任何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不得对其采取封锁、限制和其他歧视性措施。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国家明令禁止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除外。
第十四条 落实企业物资采购权。
企业生产所需物资,可以自主采购,自主进行物资调剂或串换。除指令性计划,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为企业指定供货单位和供货渠道。
对企业指令性计划供应的物资,供需双方签订合同并认真履约。企业购进国家计划分配的物资,由于规格、型号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可以自行调剂;富余的,允许企业自行处理,价格随行就市。
第十五条 落实企业进出口权。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赋予进出口经营权,与外贸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外贸代理商或商品进出口口岸,也可以通过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签订协议或合同,开展进出口业务,并有权参与同外商的谈判。
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可以确定本企业经营出入境的人员名额,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经常出入境人员的出入境,实行一次性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企业可以根据对外业务实际需要,自主使用自有外汇安排业务人员出境。
企业根据国家外汇管理规定,自主使用留成外汇和进行外汇调剂。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平调和截留。省不再从企业留用的外汇额度中集中2%用于奖励地市。
第十六条 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
企业遵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地区发展规划,以留用资金和自筹资金从事生产性建设,能够自行解决建设和生产条件的,由企业自主决定立项。基建、技改项目按隶属关系分别报省和地市计委、生产办(经委)备案。计委和生产办(经委)依据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事务所的验
资证明,应当在十五日内出具认可企业自行立项的文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依法办理手续后,企业自主决定开工。
企业从事生产性建设,不能自行解决资金和生产条件的,按有关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
企业依照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有权以留用资金、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向国内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购买和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经经贸部门批准,也可以向境外投资或者在境外开办企业。企业在保证完成上缴任务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
自行确定增提新产品开发基金。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有关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企业有权确定加速折旧幅度。企业增提的新产品开发基金和折旧基金,免交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
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留利安排生产性建设或者补充流动资金的,税务部门应在下一个征期内退还企业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
第十七条 落实企业贸用资金支配权。
企业在保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有权自主确定税后留利中各项基金的比例和用途。
企业可以将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和其他生产性资金合并使用,但不得把生产性资金用于消费性支出。
完成上缴税利的企业,用自有资金购置专控商品,财政部门放宽审批。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调拨或集中企业留用资金,也不得强令企业以折旧费、大修理费补缴上缴利润。
第十八条 落实企业资产处置权。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对一般性固定资产,可以自主决定出租、抵押或者有偿转让。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抵押或者有偿转让,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企业处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所得收入,必须全部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
第十九条 落实企业联营兼并权。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确定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共同经营、订立联营合同各自经营或者组成新的经济实体。企业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可以兼并其他企业,报同级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落实企业劳动用工权。
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本着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自主决定招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向劳动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备案。企业从所在城镇人口中招工的,不受城镇内行政区划的限制。企业需要从农村招工的,矿山企业的农民轮换工和其他企业一年以
内的临时工由地市劳动部门批准,其他由省劳动部门或授权地市劳动部门审批。
企业职工调动,由企业自主办理手续;涉及户粮关系的,由劳动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企业有权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开除职工。
第二十一条 落实企业人事管理权。
企业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和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要求。自主行使人事管理权。企业应当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用制、考核制。企业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在本企业有效的专业技术职务。企业招聘、商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涉及户粮关
系的,由企业自主办理手续。
企业中层行政管理人员,由厂长按照国家的规定任免(聘任、解聘)。副厂级行政管理人员。由厂长按照国家的规定提请政府主管部门任免(聘任、解聘),或者经政府主管部门授权,由厂长任免(聘任、解聘),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凡具备条件的企业,实行厂长、书记一人兼。允许企业党政领导交叉兼职。
经营实绩突出、职工拥护的厂长,任职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第二十二条 落实企业工资奖金分配权。
企业的总额依照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确定。在提取的工资总额内,企业自行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分配形式,自主分配工资和奖金,自主决定晋级增薪、降级减薪的条件和时间。
第二十三条 落实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权。
企业有权决定内部机构的设立、调整和撤销,决定企业的人员编制,除法律另有规定和国务院有特殊规定外,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单位提出的设置对口机构、人员编制和级别待遇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落实企业拒绝摊派权。
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单位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财力。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有权抵制任何部门和单位对企业进行检查、评比、评优、达标、升级、考试、考核、鉴定。

第四章 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
第二十五条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财产盘点和审计,做到帐实相符,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不得造成利润虚增或者虚盈实亏,确保企业财产的保值增殖。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资产负债和损益考核制度,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表
,报财政部门审批。有条件的经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审查后,报财政部门审核。
第二十六条 企业必须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实现利税计算)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依据净产值计算)增长幅度的原则。
在核定企业工资总额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单项奖和其他工资性收入都要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工资总额的一切单项奖。
企业必须根据经济效益的升降,规定职工收入的增减。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与调整,由劳动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核准。亏损企业发放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劳动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
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和资金分配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厂长晋升工资,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对以不正当手段增发工资、奖金的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制止和纠正,限期扣回,并追究厂长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企业必须依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足额提取折旧费、大修理费、新产品开发基金和补充流动资金,对不提或者少提的,对少计成本、挂帐不摊、虚增利润或者虚盈实亏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责令企业用留用资金补足。
第二十八条 企业每年应从工资总额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于10%的数额,作为企业工资储备基金,以丰补歉。工资储备基金累计达到本企业一年工资总额的,不再提取。
第二十九条 在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的前提下,企业全面完成承包指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省或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厂长收入可以高于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一至四倍。
企业连续三年或承包期内统算全面完成承包指标,并实现国有资产增殖的,由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厂长或者厂级领导一次性奖励。
亏损企业的新任厂长,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扭亏增盈目标的,由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厂长或者厂级领导一次性奖励。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职工有重大发明创造,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奖励。
第三十条 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经营性亏损的、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根据责任大小,承担相应责任。
企业一年经营亏损的,相应核减企业工资总额,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不得领取奖金。亏损严重的,还应当根据责任大小,降低厂长一级工资,相应降低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工资。
企业连续二年经营亏损,亏损额继续增加的,核减企业工资总额,企业停发奖金,并按责任大小,适当降低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工资;对企业领导班子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厂长和其他厂级领导可以就地免职或降职、降级,并不得易地任职。
第三十一条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未完成上缴任务的,用企业风险抵押金、工资储备基金、留利依次补缴。
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企业,承租方在租赁期欠缴租金时,以风险保证金、承租人的年收入以及承租人、担保人提供的担保财产抵补。

第五章 企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十二条 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本省经济结构调整导向和市场需要,可以通过转产、停产整顿、合并、兼并、分立、解散、破产等方式,进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
第三十三条 企业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者没有市场销路并严重积压的,应当根据市场预测和自身条件,主动实行转产,但不得转产国家和省禁止生产或淘汰的产品。
第三十四条 经营性亏损严重的企业,可以申请停产整顿,政府主管部门也可以责令其停产整顿。自行停产整顿的企业,应当制定停产整顿方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自行组织实施。对责令停产整顿的企业,由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组织制定停产整顿方案,经政府主
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企业停产整顿期间,必须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财政部门准许其暂停上缴承包利润;银行准许延期支付贷款利息;企业必须减发工资,停发奖金。企业停产整顿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三十五条 政府可以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合并。合并方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双方企业提出,在政府主管部门主持下订立合并协议。原企业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企业负担。全民所有制范围内的企业合并,可以采取资产无偿划转方式进行。
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兼并其他企业。企业被兼并须经同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实行有偿转让。财政部门可以酌情定期核减兼并企业的上缴利润指标;银行对被兼并企业原欠其的债务,可以酌情停减利息;被兼并企业转入第三产业的,经银行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二年停息,三年减半
收息。
合并、被兼并企业的职工,由合并、兼并后的企业安置。
第三十六条 经政府批准,企业可以分立,由分立各方签订分立协议,明确划分分立各方的财产和债权债务。
第三十七条 对停产整顿达不到扭亏目标、并且无法实行合并的,以及因其他原因应当终止的企业,在保证清偿债务的前提下,经省政府批准,可以依法予以解散,并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定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被解散的企业,以留用资金和以企业财产抵偿的方式履行债务;政府决定解散的企业,职工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安置;暂不能安置的,由待业保险机构按规定发给待业保险金。职工可以自谋职业。
第三十八条 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法定破产条件的,应当依法破产。破产企业可以被其他企业接收,接收企业按照与民破产企业清算组订立的协议承担法院裁定的债务,接收破产企业财产,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并享受企业兼并的优惠政策。不能安置的职工,由待业保险机构按
规定发给待业保险金。可以自谋职业。
第三十九条 企业的变更和终止,须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第六章 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第四十条 各级政府应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依法对企业进行协调、监督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服务。
第四十一条 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企业分别行使下列职责:
(一)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或者批准企业的资产经营形式,决定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收益的分配方式、比例或者定额;
(二)考核企业财产保值、增殖指标及各项承包指标,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
(三)除依法由企业自主决定的投资项目外,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决定、批准企业生产性建设项目;
(四)决定或者批准企业的设立、合并(不含兼并)、分立、终止、拍卖,批准企业被兼并和破产申请;
(五)根据有关法规,审批企业财产的报损、冲减、核销及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的抵押、有偿转让,组织清算和收缴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财产;
(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厂长的任免(聘任、解聘)和奖惩;
(七)对企业财产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维护企业依法行使经营权,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预,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第四十二条 省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既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又有利于经济有序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制定建设经济强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和调整生产力布局,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促使全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二)充分运用国家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和价格政策,以及能源指标分配、企业收益分配等措施,调控和引导企业行为;
(三)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和规模经济要求,引导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四)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劳动、人事、工资、财务、成本、会计、统计、折旧、收益分配和税收征管等项制度,制定考核企业的经济指标体系,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推动技术进步,开展技术和业务培训,为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咨询。
第四十三条 各级政府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市场体系,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按照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继续发展各种集贸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和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加快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人才、劳务、金融、技术、信息、房地产、企业产权等生产要素市场及各种市场中介组织。
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第四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基本养老保险金由企业从税前缴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由企业从奖励、福利基金或效益工资中按比例提取,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金由职工自愿交纳,企业代为办理。
享受待业保险的范围,除国家规定的以外,对企业依法除名、开除的职工,试行全员劳动全同制的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以及企业无力安置的一定比例的富余人员,也实行待业保险,保证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保险基金的管理,每年向企业通报各种保险基金的使用、结存情况,并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第四十五条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包括垄断性行业部门)应当强化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从资金、信贷、物资、外汇、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结算纪律等方面,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在产业导向、财政税收、劳动工资、技术进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稳定性、连续性、超前性的政策条件;
(三)发展和完善医疗、教育、住房、供热、安全、交通等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加快开发第三产业,逐步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四)为企业的内部配套改革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为企业提供合格的管理者和劳动者;
(六)建立和发展注册的会计师、审计、公证、律师等类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行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服务;
(七)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培训待业人员,帮助其就业;
(八)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九)协调企业与其他单位的关系,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第四十六条 建立企业评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的制度。由各级政府组织评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企业的履责情况。政府根据企业所提建议和要求改进工作,并及时通报评价结果,作为对有关部门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四十七条 企业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和侵犯。
对非法干预和侵犯企业经营权的行为,企业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可以向生产办(经委)投诉,生产力(经委)根据投诉内容移送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接受举报或移送的政府部门必须对企业的举报或投诉及时作出处理;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报同级政
府处理。
第四十八条 政府有关部门有《条例》第四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企业有《条例》第四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厂长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企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凡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申诉;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一条 阻碍厂长和各级管理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或者扰乱企业秩序,致使生产、经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由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的原则适用于省内全民所有制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地质勘探、商业、粮食、外贸、物资、农林、水利、科技等企业。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发布前省政府发布的规章和其他行政性文件的内容,凡与《条例》和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废止。
第五十四条 《条例》已有规定,本办法未涉及的,按照《条例》执行。省直有关部门根据《条例》和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经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生产办公室审查后联合下发。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省人民政府生产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1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合肥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政府令〔2008〕141号


《合肥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7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9月1日起实施。

市长
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合肥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保障乘客、经营者、驾驶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租汽车的经营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出租汽车,是指按照乘客要求提供客运服务,以行驶里程和时间计费的5座以下小型客车。

  第三条 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应当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建设和其他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相协调,按市场需求实行总量控制。

  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划、新增运力投放计划和出租汽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辖三县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出辖区内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规划,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 出租汽车行业实行统一管理、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安全运营、优质服务的原则。

  鼓励出租汽车经营者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出租汽车行业的主管机关,其所属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出租汽车行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公安、工商、价格、质量技术监督、财政、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环保、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出租汽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文明行业等活动,对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在安全运营、文明行车、优质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和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等方面事迹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经营权的出租汽车, 在明晰产权、规范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经营者,具体方案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本办法实施后新投放的出租汽车,通过招标投标等公开、公平的方式确定经营者并实行企业化经营。

  经营者应当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合同》,取得经营权,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方可开始运营。

  第八条 经营权以单台车辆为计算单位,取得经营权的出租汽车按单车颁发车辆运营证,一车一证。

  取得经营权后3个月内未将车辆投入运营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期限为8年。

  出租汽车企业收购出租汽车并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或者出租汽车及时更新为安全环保舒适性车辆的,可以适当延长其经营权期限,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条 本办法实施后新投放的出租汽车,其经营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本办法实施前已有的出租汽车,其经营权的转让按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在出租汽车经营权有效期内,经营者可以按规定办理出租汽车报废、更新手续,经营权剩余期限结转给新车。

  第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转让的,转让人、受让人应当到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登记,领取并签订统一格式的转让合同。

  第十二条 受让人应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就剩余年限的经营权签订使用合同,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并领取新的车辆运营证。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期满后,以公平竞争方式重新确定经营者;同等条件下,在经营期内经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考核合格的经营者,优先取得经营权。

  国家、省对经营权期满后的处理有新的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对经营者考核的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四条 出租汽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运营,交回有关运营证件,拆除计价器、顶灯,清除出租汽车专用标志,并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有关手续的,由交通、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经营权期满未继续取得经营权的;

  (二)经营者终止经营的;

  (三)经营期间发生严重违法经营行为,被吊销运营证的。

  第十五条 出租汽车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与接受委托管理服务的出租汽车不少于600辆(其中不少于100辆由企业出资购置且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固定停车场地;

  (三)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财务状况及相应的责任承担能力;

  (四)具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员;

  (五)具有与经营业务和规模相适应的技术、财务和经营管理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现已在经营的出租汽车企业,其出租汽车全部由企业出资购置且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不受前款第(一)项限制。

  第十六条 出租汽车个体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有关规定的出租汽车;

  (二)有符合规定的资金;

  (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申请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应当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有关材料。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非企业化经营的出租汽车应当委托出租汽车企业实施服务与管理,双方应当签订统一格式的合同并报市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备案。合同文本由市交通、工商部门监制。

  第十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变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注册地址或者更新车辆,应当到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

  出租汽车企业合并、分立、变更股权,应当按规定到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在核定的运营区域内从事出租汽车运营,不得擅自停止、终止出租汽车运营,不得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

  出租汽车经营者需要停止或者终止运营的,应当在停止或者终止运营前30日内告知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终止运营的,应当在终止运营后10日内交回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并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二十一条 出租汽车除应当符合公安部门对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使用规定的车型,喷涂符合统一规定的颜色;

  (二)按照规定安装标志顶灯,设置空车待租、暂停服务等运营标志;

  (三)在车辆规定部位贴挂运营价格标准、监督电话号码,放置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四)车身、车厢、行李厢整洁,座套干净,车辆设施完好,尾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五)配备灭火设备,安装检定合格并附打印装置的税控计价器;

  (六)按照有关规定安装和使用具有行驶信息采集、存储、交换、实时监控功能的设施;配备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等技术设备接口;

  (七)车窗不得使用有色玻璃,不得粘贴太阳膜以及喷印其他标志、标识。

  第二十二条 出租汽车转为非经营性车辆的,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清除出租汽车专用标志和专用设施。

  第二十三条 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有3年以上驾龄且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符合前款条件的驾驶人员,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领取客运资格证,2年内可以从事出租汽车驾驶。

  被吊销客运资格证的驾驶员,从吊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客运资格证。

  第二十四条 每辆出租汽车配备的驾驶员不得超过3名。

  第三章 运营管理与服务

  第二十五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遇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况,应当服从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二)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出租汽车及配套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三)与驾驶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报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备案;

  (四)制定服务规范和安全行车、治安防范等制度,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

  (五)依法办理乘客意外伤害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强制性保险;

  (六)建立健全车辆及驾驶员档案管理以及乘客投诉制度,按时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七)按规定实行运营交接班,配合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及时处理乘客的投诉;

  (八)不得非法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不得以要求驾驶员出资购置车辆、一次性买断出租汽车经营权或者以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高额承包费等方式向出租汽车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

  (九)不得使用无车辆运营证或被暂扣车辆运营证的车辆从事出租运营;

  (十)不得聘用无客运资格证的驾驶员从事出租汽车运营;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 出租汽车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管理和服务;不得违规收取各种费用,不得克扣、截留政府发放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款。

  第二十七条 出租汽车企业应当与公安机关签订《治安责任书》,明确并落实下列治安责任:

  (一)建立健全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二)对从业人员进行治安防范和遵纪守法教育;

  (三)进行内部治安安全检查,发现和消除治安安全隐患,对公安机关指出的治安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四)配合公安机关建立相应的治安防控网络。

  第二十八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随车携带车辆运营证、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二)保持车辆整洁卫生,设备、设施完好;

  (三)出租汽车空车待租时,应当开启空车待租标志;

  (四)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收取车费;

  (五)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招揽乘客或者强迫乘客乘车;

  (六)按照乘客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路线行驶,不得故意绕行;

  (七)未经乘客同意,不得搭乘其他乘客;

  (八)不得在禁停路段内停车载客或者无故拒载乘客;

  (九)不得中途倒客、甩客、敲诈乘客;

  (十)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设有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场的区域运营的,应当进入专用停车场,并服从调度,依次排队候客,不得场外揽客、扰乱站场秩序;

  (十一)发现乘客遗失物品的,应当设法归还失主,无法归还的,应当及时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置;

  (十二)不得拒绝乘客使用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支付租车费;

  (十三)不得利用出租汽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十四)服从公安机关对出租汽车进行的治安检查,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十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汽车驾驶员可以谢绝或者终止服务:

  (一)乘客在禁止停车的路段或者遇到红灯停驶时要求搭乘的;

  (二)乘客携带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的;

  (三)乘客携带超出车辆行李厢容积物品的;

  (四)乘客携带宠物及其他污损车辆物品的;

  (五)醉酒者、精神病患者在无人陪同时乘车的;

  (六)乘客有其他违法要求或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条 乘客应当文明乘车,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携带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乘车;

  (二)不得要求驾驶员违反交通管理规定行车、停车;

  (三)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支付车费,并支付乘车途中的过桥、过路、过渡等费用;

  (四)不得损坏车内设施、设备。

  乘客违反前款第(一)、(二)和(三)项规定的,出租汽车驾驶员可以拒绝或者终止服务;终止服务前的车费,乘客应当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支付。

  乘客污损车内设施的,应当赔偿。

  第三十一条 乘客夜间要求驶往边远、偏僻地区的,出租汽车驾驶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乘客随同到公安派出所、治安报警点或者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办理登记手续;乘客不予配合的,驾驶员可以拒绝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乘客有权拒绝支付乘车费用:

  (一)不使用或者不按照规定使用计价器的;

  (二)不出具出租汽车专用票据的;

  (三)因驾驶员的过失或车辆原因不能及时将乘客送达目的地的;

  (四)驾驶员未经乘客允许搭乘他人的;

  (五)驾驶员拒绝乘客使用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支付车费的。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出租汽车驾驶员拒载:

  (一)车辆开启空车待租标志后,遇乘客示意停车后不载乘客的;

  (二)车辆开启空车待租标志后,在停靠站点或路边候客而不载乘客的;

  (三)载客途中未经乘客同意而中断、终止服务的;

  (四)在运营期间挑拣乘客的。

  第三十四条 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以及客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场,并免费向出租汽车开放。任何单位不得收费或者变相收费,不得垄断运营业务。

  第三十五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根据乘客意愿,按照规定临时停车,方便乘客上下。

  在中心城区的道路上,公安部门应当根据方便乘客的原则和道路交通条件,合理设置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并设立明显标志;出租汽车应当在停靠站点临时停车,上下乘客。

  第三十六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经济发展和出租汽车经营成本的变化情况,适时提出调整出租汽车租费标准的方案,经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七条 非本市市区出租汽车不得在本市市区范围内运营,送客至本市市区返程的除外;外地出租汽车在本市市区行驶的,必须关闭空车待租标志。

  禁止使用农用运输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非机动车、电瓶车等不符合国家运营车辆标准的车辆从事出租汽车经营。

  第三十八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投诉制度,设立并公布投诉电话。

  乘客认为驾驶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投诉。乘客投诉应当提供所乘出租汽车车牌号、乘车票据、起止地点、行驶路线、本人联系方式及真实姓名等有关证据和资料。

  乘客自投诉之日起5日内不提供有关证据和资料或者不协助调查的,视为放弃投诉权利。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发现乘客投诉依据不充分、证据不足,或者属于无理取闹、恶意诬陷的,可以拒绝受理。

  被投诉的驾驶员及所在企业应当协助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投诉。无正当理由不接受调查询问的,视为放弃申辩。

  第三十九条 乘客投诉计价器失准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受理后,可以将计价器及其附属装置进行证据登记保存,并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确认,由此发生的直接费用由乘客先行垫付,最终由责任者承担。

  第四十条 驾驶员对经营者的投诉、驾驶员及经营者对出租汽车管理工作人员的投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及有关主管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遇有出租汽车经营者或驾驶员报警求助时,应当及时予以处置、救援,保护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经营者的资质条件、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安全运营、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教育等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对驾驶员客运服务情况,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可以实行记分制考核。

  对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考核应当客观、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十三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和制止扰乱出租汽车市场秩序的行为。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可以在公路征费稽查站、客流集散点、出租汽车停车场及停靠站点、车辆维修和检测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和复制有关材料。但是,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

  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情况。

  第四十六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运营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予以暂扣的,应当出具暂扣凭证,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当事人应当在暂扣凭证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对提供车辆运营证等有效证明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退还被暂扣的车辆;对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或者经查实属于无证运营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后,应当立即退还被暂扣的车辆;对逾期不来接受处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拍卖暂扣车辆。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对暂扣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保管费用。车辆在被暂扣期间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坏或者灭失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出租汽车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使用未取得出租汽车车辆运营证的车辆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

  (二)聘用未取得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的人员驾驶出租汽车的,责令改正,处2000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车辆运营证;

  (三)擅自停止、终止出租汽车运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吊销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和车辆运营证;

  (四)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

  (五)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车辆运营证;

  (六)未建立出租汽车车辆及驾驶员档案,或者未按时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报送统计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未及时处理乘客投诉或者拒不配合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调查处理乘客对其投诉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八)未按规定执行运营交接班制度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并处100元罚款;

  (九)车容车貌不整或者运营标志不全的,责令改正,可并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日常经营管理混乱,资质条件、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安全运营等考核不合格的;

  (二)以要求驾驶员出资购置车辆、一次性买断出租汽车经营权或者以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费等方式向出租汽车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的;

  (三)违规收取或变相收取各种费用的;

  (四)克扣、截留政府发放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款的。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持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上岗,或者未随车携带车辆运营证的,给予警告或者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收取租车费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拒绝乘客使用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支付租车费的,给予警告或者处50元的罚款;

  (四)采取欺骗手段招揽乘客或者强迫乘客乘车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故意绕行或者运营中未经乘客同意搭乘其他乘客的,没收违法所得,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六)无故拒载乘客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七)中途甩客、倒客、敲诈乘客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未在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场依次排队候客,站场外揽客、扰乱站场秩序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九)超出许可的运营区域运营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第五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一)没有落实《治安责任书》规定的责任或拒不与公安机关签订《治安责任书》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治安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公安机关指出的治安安全隐患未及时进行整改,以致发生利用出租汽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对单位治安责任人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驾驶员及乘客的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税务、环保、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管理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其他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他人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法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出租汽车经营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不按照规定受理、处理乘客投诉的;

  (五)违法扣留出租汽车或者车辆运营证的;

  (六)不按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八)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1996年9月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合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和《合肥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51号)同时废止。




工业设计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实施办法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工业设计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实施办法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2010年9月2日以粤人社发〔2010〕268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工业设计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省人社厅”)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两部门共同成立“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价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人社厅,负责研究制定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相关政策和指导考试工作。具体考试考务工作由省人事考试局组织实施。

  第二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建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考试大纲,并配合省人事考试局组织命题和阅卷工作。

  第三条 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考试时间定于每年4月。

  第四条 初级资格考试设《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工业设计实务(初级)》两个科目,中级资格考试设《工业设计综合知识》和《工业设计实务(中级)》两个科目,高级资格考试设《工业设计实务(高级)》科目。

  中、初级资格考试均安排一天进行(每门科目半天),高级资格考试安排半天进行。《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工业设计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2小时,《工业设计实务》考试时间为4小时。

  第五条 《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工业设计综合知识》和《工业设计实务》考试采取闭卷纸笔作答方式进行。

  第六条 参加初、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参加高级资格考试达到合格标准的,其成绩在申报高级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审时长期有效。

  第七条 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应符合《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试点工作暂行办法》中规定的相应报名条件。

  第八条 凡符合报名条件并申请参加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按省人事考试局发布的考务通知要求进行报名和参加考试。

  驻粤单位人员,按属地原则组织报名。

  第九条 考点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如确需要其他城市设置考点,需经省人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批准。

  第十条 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包括命题和组织管理等)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不得参与或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任何培训。应考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实行自愿原则。

  第十一条 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有关项目的收费标准,应经省物价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二条 考试考务工作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试卷命制、印刷、发送过程中的保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第十三条 考试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考试工作纪律,认真执行考试回避制度。对违反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的,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事部第3号令)处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